水利奇观琉璃精品——记必威betway8813及14级理论班集体出游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1-30浏览次数:162

探访元代水闸博物馆

 

谈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两汉时期的六门坡,隋唐时期的大运河都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晶,这些工程流传千百世代造福于民,也为世人所赞誉。然而相比于这些,更多的古文明却在历史长河中悄无声息下去。它们隐匿于山河湖海间,沉睡在沙砾泥壤里,直至被生生不息的人类再次发现。

20151117,必威betway8813级理论班和14级理论班的同学们在朱锦华老师、刘颖老师、万青老师的带领下驱车来到了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感受曾一度失落的古代水利文明。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坐落在普陀区志丹路与延长西路交界处,水闸遗址在繁华的都市脚下沉睡近千年,最终被施工队的电钻唤醒,展现给世人一座恢弘的地下宫殿。

在考古发掘中,专家们揭开元代水闸真面目的同时,元代水利工程施工工艺也得到了还原,通过计算机技术复原并呈现了这座水闸的数十道建设工序:先打下1万余根木桩,木桩上铺木梁,木梁上再铺木板,木板之上最后铺石板。整个工程管理十分精确,已经达到了令今人惊叹的地步。

为了确保桩位施工精密度,每根木桩都由工匠用毛笔蘸墨汁用元代盛行的八思巴文编号,古代的施工人员根据天干地支的计数方法对上万根桩进行了编号。“一桩一位一编号”,保证基础工程做得有章法,其施工监理的严格程度甚至超过了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工艺,令人敬畏。

最上层的石板之间则用金元宝形状的铁榫固定,则确保了石板的“无缝连接”。另一种与水闸相关的施工技术叫“上灰浆”,“灰浆”是用糯米、石灰等材料制成的古代“黏合剂”,一般在古城墙等建筑工艺中较为常见,在对元代水闸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这种糯米浆的神奇作用。在石板与石板的连接处,凡依靠“金元宝”形状的铁锭榫卯加固的部位,表面都发现了涂抹“灰浆”的痕迹,这种“黏合剂”比现代的胶水牢固多了,而且有防腐功能,以至于当700多年后用现代机械向下打桩时,依然难以撼动水闸的坚固实体。

理论班的学生感叹于古人在没有现代文明的帮助下,凭借着人力和物力一步步的积累,熟悉地利用大自然的资源优势,建造出与现代水库十分相似的伟大建筑,叹为观止。

 

参观琉璃博物馆

 

感受到元代水闸的震撼后,同学们又一起来到了位于卢湾区泰康路上的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沉浸在现代艺术的熏陶里。

尚在馆外,透明的琉璃幕墙,石窟岩石质感般的透明玻璃砖和如同鸟巢般的巨大灰色牡丹花就引来了同学们的阵阵感叹。馆外就如此具备艺术的质感,那么馆内的艺术品就更值得期待了。

不出所料,虽地处闹市,但整个展区内安静得带有着一种神圣的气息。风格各异的琉璃艺术品有着强烈的代入感,让人驻足凝望。通过观赏展馆一隅播放的专题片,同学们对琉璃的历史,琉璃品的艺术制造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体会到杨惠姗女士在近三十年来在琉璃事业上的坚持。杨惠姗女士曾是两届台湾金马奖的影后、亚太影展影后,在演艺事业的巅峰期却选择琉璃工艺制造开始了新的人生,这在当时不被人所理解。杨惠姗拿出了拍电影时攒下的所有资本一心搞琉璃艺术,这样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万一搞砸了怎么办,万一不被人认可怎么办?这些年来她一直忠于内心的选择,坚持自己的道路。时至今日,杨惠姗的琉璃艺术品获得了国内外一直的认可,其作品也是举世瞩目。

在杨惠姗的作品中,很多虽然材质、颜色各异,但都给人以自然通灵的感觉。尤其是水晶般的琉璃艺术品,静静地凝视着它们,会感觉到自己的灵魂在不断地得到清洗与净化。同学们围绕着讲解员看完了每一部作品,认真的眼神里都透露出对艺术品的欣赏与尊敬。

结束时,天空开始下起小雨,同学们虽然在伞下步伐匆匆地赶回,嘴角却一直挂着一丝笑意。

 (图/万青;文/13理论:胡洋;编辑/刘颖)